今日处暑,处暑虽然属于秋季节气,但整体气温、气压仍与夏季相近,垂钓技巧也无需做太多调整。不过此时雨水逐渐增多,小编所在地区的天气预报几乎被雨天“刷屏”了。 不少钓友都喜欢雨天出钓,但常常拿不准该钓深还是钓浅。其实,秋季雨天钓鱼,钓深钓浅主要看两点,今天小编给钓友们说道说道~ 看风向 秋季的雨总伴有风,而北风与南风对水体温度结构和鱼类行为会产生不同影响,鱼群活动的水深也因此有所差异。 北风多伴随冷空气活动,气温下降明显,降水持续时间一般较长。这种天气下,水体表层温度会迅速下降,并逐步影响中下层。作为变温动物,鱼类会本能地向温度更稳定的深水区迁移。因此,降雨时刮北风应该钓深。 相反,南风通常携带暖湿气流,降水强度较小,水体表层温度较为稳定。此时近岸浅水区不仅水温适宜、溶氧充足,还会因雨水冲刷而带入更多有机质和昆虫,形成天然的觅食场。这时鱼类倾向于在浅滩活动,适合钓浅。 看温度 除风向外,气温变化也会显著影响水体热结构,进而改变鱼类活动水层,尤其在连续阴雨和雨后转晴两种典型天气中更为明显。 连续阴雨天气往往伴随降温与低日照,气温偏低,导致水体自上而下逐渐变冷。多数淡水鱼(如鲫鱼、鲤鱼等)的最适水温约为22~26℃,若水温持续低于这一区间,鱼类代谢速率下降,活性减弱,会趋向于向温度更为稳定的深水区迁移。若选择此时出钓,应选择钓深。 雨停之后,建议等待2~3小时,待水质稍清、水体重新分层后再作钓。此时还要关注次日的天气情况:若第二天仍为阴天,气温未见回升,则中上层水温依旧偏低,鱼群大多仍停留于深水,应继续钓深;若天气转晴、阳光增强,浅水区(尤其1米以内)升温更快,加上岸边冲下的食物和昆虫增多,溶氧和饵料也会更加丰富,鱼类(特别是鲫鱼和白条)会迅速游向浅滩觅食,此类情况出钓应果断转向浅水区、入水口附近钓浅。 总之,处暑时节虽仍带夏意,但雨水渐增,鱼情也稍有变化。秋季雨天作钓,关键在于依据风向与温度灵活判断钓深钓浅。只有读懂天气背后的科学,了解鱼类的趋温趋食习性,才能在这个多雨之秋收获更多“鱼悦”~ 👇 评论区聊聊:钓友们还有哪些这个时节出钓的小技巧?速来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