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点鱼泡不断,浮漂却纹丝不动,相信不少钓友都遇到过这种令人困惑的情况。 今天小编就为钓友们分享几个窝子里有鱼但不咬钩可能的原因及应对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顺利破局,收获爆护~ 窝料投放过多 过量投放窝料会导致鱼类优先抢食散落的窝料,从而出现鱼儿都吃窝料不咬钩的情况。 尤其是在现在温度还没有降下来的时候,窝料打得太多留在水底可能会发酵,发酵会消耗溶解氧,造成局部缺氧,从而使鱼产生应激反应,更不愿进入窝点中心吃饵。 因此在出钓时,建议钓友们采用“少量多次”的补窝策略,如果窝料投放的太多则建议更换钓点重新布窝。 饵料雾化太快 饵料雾化太快,容易招来大量鱼群,造成窝点浑浊,加上鱼群游动带动水流,会使饵料更快散落。此时水体能见度下降,鱼只能闻到味道却找不到饵团。 这时应立即调整饵料状态或果断换饵,降低雾化,增强附钩性,让鱼进窝后能发现饵料,只要味型对口,就不愁它们不咬钩。 抛竿落点分散 抛竿的时候东一竿西一竿,鱼分散在各个角落找吃的,就容易造成窝子里虽然有鱼泡但很难集中咬钩的情况。 这就要求钓友们在作钓时盯准一个点抛,保持落点集中,把鱼群聚在一个小范围内,作钓效率会更高。 水底淤泥过厚 如果水底淤泥过厚,钩饵沉底后会陷入淤泥,导致鱼儿无法通过视觉和侧线系统发现钩饵,就更别说吃饵了。该现象在水底腐殖质较多的静水水域尤为常见。 这种情况,可采用调高浮漂目数、减轻饵料比重等方式,使钩饵保持在水底基质之上。 鱼层发生变化 水温和溶氧量的变化会引起鱼类垂直迁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生鱼层变化。这就会导致窝点虽然有鱼,但并不在作钓的水层活动,自然也就没有鱼吃饵了。 面对这种情况,钓友们要及时调整作钓水层或采用飞铅钓法,主动寻找鱼类所在水层。 钓组搭配不当 子线太粗或太硬,容易引起滑鱼的警觉;鱼钩过大、过重,小鱼吃不进、吸不动;铅坠太重则容易陷底或导致钓组迟钝。这些原因都会导致明明窝子里有鱼泡,但没有鱼咬钩的现象发生。 这就要求钓友们出钓前充分了解目标鱼情,合理搭配线组、钩型和浮漂。 水中鱼儿受惊 外界振动、声响或视觉刺激都会触发鱼类的防御机制,导致其暂时停止觅食;跑鱼惊窝或者多次被钓等等也会造成鱼儿受惊,使其对钩饵产生警惕。 如果是这些原因,钓友们在作钓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扬竿时机,中鱼后快速将鱼拖离窝点,也要保持作钓环境安静,避免惊窝。

除以上几点以外,钓友们出钓时还要注意分辨水面上产生的是鱼泡还是沼气泡,如果确定是鱼泡但是却无鱼咬钩,那么就可以对照以上几点原因从头排查,适当调整,相信会有不错的渔获哦~
👇 评论区聊聊:钓友们还有哪些应对窝子里有鱼但不咬钩这种情况的好方法呢?速来一起讨论~